

上海,全国最先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积极老龄化,也是“大城养老”鲜明的价值取向。
明天,新修改的《上海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正式实施。活力老人的价值实现是全方位的,积极老龄化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那么,地方立法的制度保障就要让“活力老人”各得其所,大力回应积极老龄化的多元需求。
科创赋能银发经济推介活动来到黄浦中央科创区·五里桥街道辖区。新民晚报周馨摄影
银发经济
消除不合理年龄限制
退休了,有大把时间可以自由支配。健身、旅游……在不少活力老人的日常安排中呈爆发式增长。
对此,相关行业是否做好了准备?曾经,一些健身房为了规避麻烦,设置消费年龄门槛,将老人拒之门外。“在立法调研中,我们发现了此类问题。”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婷婷说,条例鼓励经营主体为老年人提供与其健康状况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不得设置不合理的年龄限制。
更重要的是,在立法禁止不合理消费年龄限制的背后,是鼓励银发经济发展,让“大城养老”的秩序与活力并行不悖。
这样的立法导向,条例一一铺陈展开。首先,明确市、区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发展养老照护、康复辅具、老年宜居、老年文娱、无障碍出行、智慧养老、养老金融、老年健康服务等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积极培育银发消费市场;其次,市场监管、民政、商务、文化旅游、卫生健康等部门应当依法加强监督管理,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老年人消费环境,及时处理侵害老年人消费权益的举报投诉,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再次,鼓励养老科技创新发展,市科技、民政等部门应当推动养老科技产品和服务研发,推进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设备在养老场景集成应用。
事实上,如此立法导向在“大城养老”的社会生活中已得到积极回应。今年,南京路步行街有了一个新身份——黄浦区乐龄时尚消费街区——既是本地老年群体的日常消费枢纽,也是展示银发经济创新成果的“城市橱窗”,环境友好、服务友好、消费友好是其鲜明特色。如今,南京路第一百货海派空间“NO.1银铃聚乐部”已成为老年时装爱好者的秀场,旗袍、西装、中山装、哈伦裤等轮番上场,中间穿插一些cosplay(角色扮演),要多时髦有多时髦。
复兴公园重阳市集“数智助老”很热门。新民晚报周馨摄影
数智养老
安全便利无障碍
直播间里的是真人还是AI数字人,怎么分清?关键有三招——看眼神、听声音、问问题。
如果你接到“孙子”的视频,说急需5000元交学费,怎么办?不轻信、不转账、多核实,先赶紧打个电话问问你的真孙子。
复兴公园的助老市集上,“慧眼辨AI,反诈守银龄”小课堂很热门。
重阳节前后,看看申城社区最热门的助老服务,少不了“数智助老”。这件事,为啥这么热门?一定是老人家们过日子遇到难题了。问问身边的老人们,有没有在线支付受阻,打车招手不停,电信诈骗受损……面对“数字”,老人家们难免茫然。
移动互联时代,如何让老年人也能享受数字便利,而不是遭遇数字鸿沟?在线预约、扫码支付,智能应用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一些老人愿意也能够尝试学习,那么,除了子女家人帮助,社区培训最好用起来。
不过,光是学会在线支付,还不够,更要跟进反电信网络诈骗;不然,老人家一不小心上了骗子的当,大笔金额,秒转,那就亏大了。不只要反诈,老人家们更关心,辛勤工作了一辈子,毕生积蓄如何保值增值?
条例给出“定心丸”——本市发展养老金融,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老年人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适当性与安全性;金融、公安、民政、教育等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按照各自职责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老年人基础金融知识和防诈骗知识宣传普及力度,加强对非法集资、诈骗等违法行为的监测和预警,依法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非法金融活动。
于是,不少社区“以案说法”,细说网络诈骗种种蒙人的把戏,提醒老人家们千万别上当;万一上当了,别怕,快举报,也有办法挽回。生动幽默,通俗易懂,举一反三,听得老人家们恍然大悟——嗯,网络骗子,小把戏,晓得了,不上当!
无论如何,数字时代不可避免的来了。消弥数字鸿沟,推进信息无障碍,就是为老服务要做的“必答题”。在老年友好型城市,“数智养老”设身处地为老人提供适当的生活环境,本身就是尊重。这样的价值导向,带来的社会预期是——即便技术总是跑得飞快,每一位未来的老人,都将在未来时代获得充分尊重,安全、便利、无障碍的生活。这,就是一种体面养老。
瑞金一路,丰裕门店,“80后”老人的欢乐午餐。新民晚报周馨摄影
适老化改造
从居家到助餐更自在
一张小餐桌,为啥有四个“耳朵”?
一张助餐卡,生煎、小笼包、糖醋小排……到底能吃啥?
做了一辈子饭,活力老人们不打算再围着灶台转,出了家门,老年助餐,总有好去处。瑞金一路,丰裕门店,中午12时,一群“80后”老人的午餐欢乐进行中。黄浦区推动老字号加盟为老助餐,持续构建为老服务“10分钟生活圈”。丰裕餐饮店当年率先试点。看看门店,不大,上下两层,底楼一片区域,专供老人。最醒目的,要属爱心小餐桌——桌子四边,各有一个“耳朵”,其实就是把手,握住把手,一下子就站起来了,省力。“耳朵”边上的月牙,有啥用?拐杖嵌进去,刚刚好,稳稳靠住,够安全吧。
那张助餐卡,名叫“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依托数字无障碍技术赋能,一卡在手,全区通享,统一给予老年人用餐优惠,部分社区长者食堂还提供长者特惠套餐。今年,这张卡的含金量继续提升,可以全区通享银发消费友好商户服务类、消费类和活动类三大专属权益,以“养老+商业”助力银发经济、促进银发消费,为养老服务和商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爱心小餐桌和助餐卡,其实都是“适老化改造”,一个是硬件、一个是软件,都专门为老人助餐设计。效果好不好?活力老人们说,天天来吃吃饭,逛逛淮海路,老字号“为老助餐”,嗲!
近年来,本市不断试点推动适老化改造,提升老人生活品质。2021年已将5000户改造任务纳入民心工程,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改造服务,统一改造服务平台、规范服务流程、优化改造项目清单,采取 “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利一点、家庭自负一点 ”的资金分担机制,对困难、高龄、独居、纯老等家庭实行梯度补贴政策。
这样的助老实践,也在地方立法中得到肯定。条例明确,本市推动老年人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支持制定适老化改造相关标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进行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由市、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 迄今,适老化改造,不但有居家改造,更从居家延伸到了助餐点,让活力老人们生活更自在。
另外,适老化改造还涉及数字“无障碍”。条例明确,本市推进数字化服务无障碍,支持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网站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的适老化改造。显然,这种制度设计带来的助老便利性,看看“五边十色”助老服务卡,就知道了。
重阳前夕,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基金会来啦!
价值实现
依法参与各类社会活动
社区“一日捐”,除了捐钱,还能捐点啥?时间、技能、好东西,都行呀!比方说,馄饨店免费为社区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一碗馄饨”,也蛮好。
还有,“淞园惠老”全季乐龄年华社区学堂、“淞园慧治”业委会规范化成长营、“淞园栖翼”新就业群体暖心驿站、“淞园荟童”一双球鞋的翻山越岭青少年关爱项目,都得尽快安排起来。
63岁,自称“小林”,刚刚告别“小巷总理”的岗位,转身就履新半淞园路街道社区基金会理事长,做志愿服务也跟过去一样风风火火——市十五届人大代表林龙全,就是典型的活力老人。
事实上,退休后积极的社会参与,是众多活力老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需求。以著名的沪疆“银龄行动”为例,2003年启动以来,志愿服务项目已开展20多期,上海共组织了400多名老年志愿者赴新疆开展志愿服务,精准对接基层需求,组织退休专家开展帮扶,确保“智力援助”更加务实高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
为此,条例明确,本市为老年人在自愿和量力的情况下,依法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为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提供就业服务,其合法劳动收入受法律保护。同时,支持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基层治理、技术帮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社会活动。 此外,教育部门应当将老年教育列入教育发展规划和终身教 育体系,加强老年教育设施、师资力量、课程开发等方面建 设,均衡配置各类老年学校和学习点,促进老年教育资源向 城乡老年人公平开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或者参与老年教育,多种形式增加老年教育供给。
“我们基金会的志愿者网上股票配资平台,就有不少老年人。地方立法赋能活力老人,不但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才是有活力的品质生活。”林龙全和他的老伙伴们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啦!
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