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泽连斯基是乌克兰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勇敢地站在强权面前,为国家争取生存的空间。然而,三年后的今天,他却成了一个政坛的弃子,内外压力重重,陷入了政治漩涡,身陷深渊。曾经被西方视为希望的领袖,如今却被背叛,成为过气的政治工具,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斗争中的冷酷规则。
泽连斯基的命运变化之快,如同过山车般令人咋舌。西方媒体对他从热烈的支持转变为猛烈的指责。曾经为他歌功颂德的《金融时报》如今指责他“试图通过延长战争来巩固自己的权力”;《旁观者》杂志更是直言不讳,“乌克兰人民已经对泽连斯基失望了”;《经济学人》更是用一张图片,将他描绘成了类似萨达姆的形象。更令人震惊的是,德国的国营媒体也开始揭露泽连斯基通过强征残疾人入伍的事实。舆论的急转弯让人眼花缭乱,仿佛一夜之间,曾经的英雄变成了众矢之的。
展开剩余82%不仅媒体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国政府内部的态度也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知名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称,特朗普已经开始考虑让前乌军总司令扎卢日内取代泽连斯基的总统职位,如果泽连斯基拒绝下台,美国甚至可能采取武力手段驱逐他。这一切似乎早有预兆。三年来,泽连斯基一直通过政治打压和信息管控来稳固自己的地位,他曾在2023年通过总统令加强对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控制,任命亲信担任重要职务,西方对此视而不见。然而,到了2025年,泽连斯基不仅剥夺了国家反腐局和反腐检察署的独立性,实际上已经摧毁了西方对乌克兰的监督机制,这一举动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抗议。
基辅的独立广场再度成为民众集结的地方,示威者举起“否决法案”和“还我反腐机构”的标语,要求泽连斯基下台的横幅也随之出现。抗议迅速蔓延至全国,乌克兰的多个大城市如敖德萨、哈尔科夫、利沃夫等地相继爆发了大规模示威。而最让泽连斯基头疼的是,参与抗议的不仅仅是普通市民,还有退伍军人,甚至包括现役士兵。这股民愤的力量,似乎随时可能引发一场武装革命。
面对内外压力的双重夹击,泽连斯基开始了最后的挣扎。他任命了新总理,企图通过重新构建政府架构,向西方展示改革的信号。然而,这一改变却被批评为“权力中心的轮换”,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更为严重的是,俄罗斯也向泽连斯基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他下台才可实现和平。这一边是美国的“流放计划”,另一边是俄罗斯的“下台要求”,泽连斯基已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这背后最深刻的原因,或许就在于泽连斯基的“利用价值”已经大幅度下降。过去三年,西方需要一个能够坚定抗击俄罗斯的战时总统,而泽连斯基正好扮演了这个角色:他情绪激烈,擅长舆论操作和政治动员,简直是为战争量身定做的工具。在这段时间里,西方媒体和政客对泽连斯基的非民主行为保持了沉默,甚至在乌克兰的援助使用效率受到质疑时,也未曾对他的合法性产生怀疑。毕竟,只要他能为西方所用,民主与否似乎都不再重要。然而,到了2025年,随着战局的僵持不下,西方的耐心逐渐耗尽。特朗普急于结束战争,而泽连斯基拒绝接受和平协议的态度开始变得十分明显。
美国不再容忍泽连斯基的固执,甚至连全球最大的资本巨头之一——贝莱德都开始撤资,关闭了其曾经设立的“乌克兰重建基金会”。这种撤退,表明美国资本已经不再看好乌克兰的前景,无法从这场持续的战争中获得任何经济利益。此时,泽连斯基的政治价值已经迅速消耗殆尽,他曾经作为西方的一张王牌,现如今却成了过气的棋子。西方不再容忍他把手伸向他们的利益,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在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和反感。
政治工具人的命运,正如一条不归路:在他发挥作用时,他是英雄;而当他不再有用时,他什么都不是。扎卢日内的崛起,并非令人惊讶。这位前军总司令在军中的威望极高,支持率超过了泽连斯基的77%。扎卢日内提倡务实的防御战略,这与美国急于结束冲突的意图高度契合,因此他成为了西方新的“替代选项”。这就是政治游戏的残酷性:一旦用完,就被抛弃。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的悲剧不胜枚举。萨达姆曾是美国的盟友,在对抗伊朗时美国向他提供了大量武器。冷战结束后,美国不再需要他,立刻翻脸,将其推翻,最终萨达姆死于绞刑架。而卡扎菲也在41年的统治后,成为曾经盟友的牺牲品。这些人的命运无一例外:当大国需要你的时候,你是英雄;当大国不再需要你时,你便是独裁者,成为被抛弃的政治工具。
泽连斯基的命运,正处于“被利用”到“被抛弃”的关键转折点。最可悲的是,像许多政治工具人一样,泽连斯基并未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棋盘上的棋子。如今的乌克兰总统,不仅肩负着引领国家走向未来的重担,还必须面对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毕竟,战争的走向并非乌克兰能够主导的,决定权掌握在美国、俄罗斯、甚至欧洲等大国手中。而泽连斯基,恐怕只是这些大国博弈中的一枚小小的棋子。
乌克兰如今的困境,揭示了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无奈。无论最终的胜利归属谁,乌克兰注定是这场冲突中最大的牺牲者。政治工具人的悲剧命运,正是这种博弈中最为残酷的现实。
发布于:天津市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