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1月6日,成都军区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发布了《陆军第50军立即扩编作好执行作战任务的准备》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第50军迅速完成了扩编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并立即做好了向中越、中老边境云南方向集结的准备,待命执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作战任务,以保障边疆的安全稳定。
2月15日,成都军区下令149师赴云南执行作战任务,归昆明军区前指指挥,并被指定为西线战役的预备队。全师按照447团、446团、师直属单位、炮兵团和445团的顺序,从2月18日至21日分别在四个不同的车站登车,跨越了1000多公里,直到22日17时31分,全部到达铁路运输终点昆明,随后开始进行摩托化行军,迅速向战区进发。
149师的前身为第二野战军18军的52师,而52师则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的1纵20旅发展而来。该部队在解放战争中参与了鲁西南战役、大别山战斗、淮海战役、解放大西南及昌都战役等多个重要战役。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52师就是著名的藏字419部队。1969年,52师与第50军149师进行了防务对调,52师进驻川西并改名为149师。
展开剩余79%根据昆明军区原计划,149师将在马关县方向作为14军的预备队投入战斗。但在2月19日下午,来自总参的指示改变了这一计划。小平同志要求,14军情况并不紧急,149师应归13军指挥,并立即行动。根据这一指令,149师被调整至蒙自、屏边地区集结,并归13军指挥。至2月24日,149师已进驻越南龙金、坝洒地区准备作战。
2月24日下午6时,13军军长阎守庆将作战任务亲自交给149师师长康虎振:在越军316A师主力尚未撤退之前,必须将其消灭于沙巴地区。沙巴地处黄连山区,山区地势险峻,山高谷深,且林木密集,地形复杂。山脉高度多在500到1000米之间,坡度常达40至60度。149师的进攻面约为10公里,纵深15至20公里,穿插距离更是达到58公里。
进攻区域内,唯一的一条交通要道为10号公路,从龙金至新寨的路段也仅为一条狭窄的小路,难以通行。山谷之间溪流众多,气候潮湿多雨,昼夜温差巨大,白天气温可达32度,而夜晚则下降至5度,环境极其恶劣。
越军316A师部署在沙巴地区,主要力量分布如下:174团驻守从4号桥至沙巴东北部的区域,新寨及其北侧地区由148团5营、98团7营和坝洒县独立营残部构成。其他地区则由148团4营及沙巴独立营负责,总兵力约为3500人。
2月26日,13军发布了详细的作战命令,要求149师与32师95团、炮4师18团及昆明军区独立坦克团3营联合行动,待39师攻占1662高地并歼灭西侧敌人后,149师继续推进,消灭沙巴地区的敌军。
在指令下达后,康虎振师长做出了明确的作战部署。为了快速突破敌人防线,他决定集中主要兵力沿着10号公路及其两侧实施攻击,派遣一个加强团进行穿插,切断敌军退路,准备对敌人进行前后夹击,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歼灭敌军316A师主力。
149师的部署非常精细:447团与445团的2营、师侦察连及工兵营等一同,执行穿插任务,通过龙江、班佛等地向新寨和马匝方向迂回,切断敌人退路。与此同时,446团及95团的部分兵力,将沿公路向沙巴方向发起主要攻击,确保敌军无法支援并孤立于沙巴地区。
3月2日,经过连日的行军与激烈战斗,149师主力成功突破敌人的防线。在13军的支援下,经过强力炮火的配合,149师终于在3月1日夜间发动总攻,成功占领了沙巴县城。此时,经过艰难攻占的新寨北山垭口与周边高地也落入了我方手中,进一步瓦解了敌军的防御阵地。
这场战斗的胜利意义重大。149师不仅成功占领了沙巴并控制了黄连山垭口,还歼灭了敌316A师约2338人,其中包括1736名战斗死亡、560名负伤及42人俘虏。同时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包括各类火炮、火箭筒、步枪及地雷等。
越军316A师,是越南最早建立的主力步兵师之一,具有极强的作战能力。它依靠对地形的熟悉与防御工事的巧妙布局,成功固守了多个重要据点。尤其在控制道路、桥梁及山垭口等关键位置时,越军表现出极强的防守能力。
尽管越军坚守阵地并频繁进行游击式的反击,149师依然在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作战过程中的艰难与困苦,也让149师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该师凭借快速的机动、精准的部署以及顽强的战斗意志,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根据战斗后勤保障的记录,全师参战11928人,伤亡人数达到1335人,其中战斗阵亡429人,负伤906人。此外,伤员的治疗效果也相当显著,手术成功率高达91.6%。
通过这次战斗,149师展示了卓越的战斗力和指挥能力股票配资门户导航查询,而此次激烈战斗的胜利,也为后续的战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布于:天津市伯乐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